体验
逻辑与感受——对互联网情绪的看法
作者信息
- ID: 我在门前摆大巴
- 平台:知乎
- 联系方式:986346535@qq.com
作为近几年才积极上网冲浪的年轻网民,在冲浪的过程中有一些感悟,以暴论为主,但毕竟督工也是暴论频出,所以就大胆投给督工这里看看吧。
首先,我认为互联网上的内容 90%以上缺乏理性。很明显的趋势是,理性中立的 内容会被观点相左的两端喷,然后日渐稀少。类似于督工最近两期对戈尔巴乔夫 的文献总结类的内容可以说内容满满,但大概率也没多少人细读之后作笔记学习。人本质上就是情绪动物,来上网就是来图一爽,目的就是获取情绪价值,获得快 感。而我将这情绪主要分为两种,逻辑情绪和感受情绪,下面详述一下我对这两 种情绪的看法。
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对国内互联网的平台区分一下,贴吧,知乎,虎扑之类所谓“直男”社区的逻辑情绪多些,微博,小红书,豆瓣之类偏女性化的社区的感受情绪多些。抖音快手 B 站之类的视频平台则更平均。这两种情绪当然并无高下之分,只是略有反应出思维模式的不同。
逻辑情绪的快感来自于认可,它更像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对现实世界的嘲弄,而 缺少自身的代入。就以知乎为例,当今知乎主流的回答也并不是文献综述式的干 货,大多还是几百字的浅分析或是段子。其中浅分析大多契合读者的预定立场。读者作为网上冲浪的老手,对大多数事件往往早有预定立场,所谓神神兔兔,男 拳女拳。而回答只要契合这些预定立场,结合新闻事件略作阐述,便会让读者产 生很强的认可感——和我想的一样嘛!(即使读者可能在看到回答前并没有思考),从而获取情绪的快感。而所谓“抖机灵”的段子则往往是借故讽今,要让读者自 己读懂其中的典故,感受到自己理解的过程,从而产生逻辑情绪的快感。逻辑情 绪的特点,就决定了读者天生处在一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像皇帝欣赏御座底下的 歌舞表演。因此逻辑情绪的占比越高,往往这个地方的油水越小——歌姬反倒向 我们皇帝老爷们推销起产品了,你们配吗?
(在我看来,督工给读者带来的主要就是逻辑情绪,类似于小约翰可汗,半佛仙人等知乎有号的大 V。虽然有人会指出督工的干货更多观点更直接等等,但在我看来观众看督工和看知识区的大 V 所获取的情绪价值是类似的,产生认可,带来快感。而督工的特点就是不希望观众无脑根据自己的立场产生认可,所以没有那么老少咸宜。不过督工作为国内少有的敢于且能够对热点问题做出分析的自媒体,所占据的生态位比较独特,这也是督工现在还是比较生龙活虎的原因吧。)
(大概可以说明平台特点的一张图)感受情绪的快感则来自认同。对任何一件能和自己产生相关性的事感同身受,产 生共情,换位思考——或者不如说是把自己当作主人公的思考,是感受情绪的特 点。这种“主人翁”式的思考我将其分作两类,“我是”和“我执”。我是,就 是将自己带入所处情境。所谓“我是”,就以小红书为例,美妆博主用了某某化 妆品效果很好,那我自然也会使用后效果很好,买买买。某用户分享了自己看的 某位作家的书很好看,我正好也看过类似的书,赶紧分享一番。有人分享了自己 曾经被男朋友不懂风情气到,我也会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啥也不懂的直男们,然后批判一番等等。将网上的所见联系到自己身上,大概就是所谓“我是”的特 点。而“我执”就是对自己喜爱东西的偏执。比较常见的如追星,在被偶像的颜 值吸引后对其无所不至,疯狂的阅览与其有关的一切,看到对偶像的好评就如同 在夸自己一样。也难怪有人说一个小红书用户的价值大概能顶一百个知乎用户,产生认同感后,别人买了当然我也要买,别人用着很好用自然我也可以用,消费 不就这么起来了吗?
所以比较残酷的一点就是,只要督工还是只以做睡前消息这种新闻评点的方式做节目,就大概率不能从带货中赚到大钱。观众已经在点评国内国际大事的过程中坐到了御座之上指点江山,就很难从座位上走下来听进去督工说 xxx 真不错,买买买了。
虽然看上去上文所述的逻辑价值更偏男性,感受价值更偏女性,但现实生活中自然是交叉混杂。男生看游戏主播打新游戏,然后入手,就更多是感受情绪,女生一样会写段子作脱口秀,更多的就是逻辑价值了。当然,本人非心理学科班,只是从个人视角说些暴论,而且作为男生对女生的心理自然也不是很懂,所以如有冒犯还望多多见谅。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说完对逻辑/感受情绪的看法后会升华主题,指出我们要尽可能摒弃情绪,理性看待问题,那也不是这样。因为情绪本身也是我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环。没有这些情绪的支持,我们的生活未免也太干瘪了。只是在冲浪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与理性之间的区别。不要被情绪冲昏了头,让情绪无约束的占据了意识的主导。这才是理智的观众,或者说睡前消息的忠实观众们所应该成为的模样吧。
如何看待《睡前消息》484 期?——投诉天津市口腔医院的亲身经历
作者信息
- ID: 木又
- 平台:知乎
- 联系方式:https://www.zhihu.com/people/13-70-21-30
- 原文
说个刚刚经历的天津段子:
我去天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时候,发现进医院的流程极其繁琐,要流调四次,分别是:
大门口保安查行程码;
医院大楼入口护士查行程码并流调;
继续往前走,护士把一堆人关进小黑屋用大喇叭播放录音,问你有没有去过***地点;
扫入院码填写自己流调信息。
第一次投诉
既然医院这么热爱防疫,我就决定让他们更爱防疫一点,于是我就打了天津 12345 投诉天津市口腔医院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具体问题有七条:
1、入院不查健康码
根据天津市口腔医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调整进出医院路线的通知,查健康码这一步应该是在大门口的保安来执行。
但实际上保安只查行程码,不查健康码。
【关注】天津市口腔医院疫情防控期间调整和平院区患者进出医院路线的通知 https://mp.weixin.qq.com/s/LtwLZN8wL6uqZiyhaU_TLA
2、主动制造人群聚集
上述通知里,并没有要在小黑屋里听语音流调这一步,但是所有入院人员都要经历这一步,主动制造了人群聚集,增加了感染风险。
3、没有落实隔一位就坐
在医院里的一半座椅上都贴着隔一位就座的通知。
但实际上随便坐,根本没人管,甚至两个人抱在一个座位上也没人管。
4、没有落实只能有一个陪护的政策
医生给我说,原则上只有无行为能力的小孩可以有陪护。
但实际上诊室里人多得离谱,无论是否是小孩 ,患者随行人员随便进,没人管。
5、不戴口罩没人管
根据我在候诊区域的观察,三个摘下口罩的人都是自行戴上口罩的,在自行戴上口罩之前,负责管理秩序的护士一直看着,从未出言提醒。
6、没有提供网上预约和远程医疗服务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第三版技术指南:
三、基本要求
(五)加强人员管控,减少人群聚集。
医疗机构门急诊应当合理设置就诊及等候区域,优化就诊流程,避免人群 聚集。鼓励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远程医疗等技术,提供网上预约 和远程医疗服务。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对其本人及密切接触者及时采 取规范的隔离控制措施。
【关注】《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印发
但是医生和医院提供的科室电话无人接听,我自己打了十遍才打通,就诊过程中那个电话一直在响,但是没人接。
7、没有落实一室一医一患还是同一份文件
四、重点科室、部门技术要求
(三)接受诊疗措施时需患者摘除口罩的科室/部门(如鼻/咽拭子采集、 口腔诊疗、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等)。
1.所在地区发生多点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时,应当严格实行一室一医一患, 必要时可安排一名医务人员辅助开展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但是医院没有落实一室一医一患,所有人都挤在大厅里。接线员问我是实名投诉还是匿名投诉,我说匿名投诉。然后接线员说七个工作日内会有结果。
二次投诉
七个工作日以后,我又打了 12345,接线员说收到了口腔医院的回复,大部分都是将加强管理的套话,但是
- 没有回复第二条,为什么「主动制造人群聚集」;
- 对于第六条「没有提供网上预约和远程医疗服务」,医院提供了另一个电话;
- 对于第七条「没有落实一室一医一患」,医院回复说客观条件不允许。
我对结果不满意,进行了二次投诉,内容是:
- 没有回复第二条;
- 第六条,电话打不通的正确做法要么是给电话安排个人,让电话能打通,如果没人就把电话撤了。现在提供另一个电话号,是让所有打不通这个电话的人都打 12345 投诉一遍吗?
- 第七条,这个要求是国家文件,不是我的个人建议,做不到和上级主管部门说去,别和我说。
这次接线员没问我是匿名投诉还是实名投诉。
二次回复
第七个工作日的时候,我收到了他们打来的电话。
我问他们哪来的我的电话,他们说我的第一次是匿名投诉,第二次投诉是实名投诉。
但是我二次投诉的时候接线员没问我是匿名投诉还是实名投诉;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主动制造人群聚集(第二条)」,他们说是根据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发的「津卫医政 2022 年 372 号」文件的要求。
但是我在官网上没找到这份文件(官网的前一份文件编号 363,后一份文件 374),口腔医院也不管在哪能找到这份文件,反正就是有这份文件,而且要严格执行。
我问他们为什么「没有落实一室一医一患(第七条)」。
他们说是客观条件不允许,需要满足更多患者的就医需求,而且正因为之前多次流调,已经保证了入院患者足够安全,所以灵活执行了政策。
他们引用的文件是市级文件,而且公开途径看不到,但是要严格执行;我引用的是国家文件,而而且他们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都发布了这份文件,写明了是「严格执行」,结果他们说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执行。
影响到了他们赚钱的政策要灵活执行,影响患者就诊体验的政策就要严格执行。
另外,12345 做得好的城市会在处理结束后打回访电话,询问投诉是否得到解决,处理结果是否满意。
但是天津 12345 不会有回访电话,投诉结果也只能自己打 12345 查询,更不用说匿名投诉突然就变实名投诉了。
我的经历应该能侧面说明天津为啥没希望了。
6 点钟起床,写点关于龙子湖大学城建设给本地居民带来的变化
作者信息
- ID: 小曾 52000
- 平台:B 站
- 联系方式:QQ 2869831050
呃,不知道你们是要第一视角带入的好,还是要睡前消息那样严肃第三视角的好,索性都给你写写吧
我并不是郑州人本地人,但是跟随着父母在郑州生活。
我 02 年的,在我小学毕业后看见这里的安置房小区外立面基本盖好,上面只有零零散散的建筑工人在这些安置房上工作,后来我的初中就开始在龙子湖这边上了。这个中学叫 94 中,因为我的小学是在市里面上的,这个初中给我最大的不同就是很多当地口音。
初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异常,初二的时候班里的部分人开始花钱相比其他人更加大手大脚起来。衣服也逐渐从地摊或者豆豆鞋,变成了一些牌子货。初三的时候班里有一部分人开始发晚上在哪个饭店出去恰烧烤起来。
老师在训斥班里摆烂的人的时候,偶尔的中心思想就是,就算你家里突然有钱,但是也要学习的中心思想。
这所初中在我上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对升高中有太多重视,为什么呢?我们在初三的时候才知道 985 211 的概念 怎么讲,(老师和我们解释的),河南的教育能力让我用一句话就这么提现出来了。不过后来我们毕业内会儿,七年级一个班从原来的 9 个班变成了 13 个班,听朋友说学校对于高中的升学重视越来越高了。哈哈,我内会儿的时候只有实验班才让重视。内会儿什么狼性文化,什么的都给他们整起来了,把我一个进实验班的哄得一愣一愣变的特别傲气后来就不联系了。
后来我们毕业了,太格茂也建成了,本地的老太太在安置小区聚集闲谈偶尔也会听到一两句“我下午去太格茂转了转的话”
我毕业内会,和几个朋友去转了转,内会太格茂刚刚建成,门口还有点建筑材料,下了负一层是恰东西的地方,相比于今天的太格茂,小摊就有点少了,我们仅用 10 分钟就看完了所有卖吃的小店,然后就买了点鸭肠边走路边恰完了。
第一视角差不多了,简单写写接着还是正经叙述吧
龙子湖这一圈大学城,养活了湖中心的太格茂,永和龙子湖中央广场,博雅广场等等这些商业区,也为这附近什么智慧岛大厦,信息产业大厦这总写字楼提供人才。也养活了他上面内块儿很多小区。
以我的观点来说,一个地方是否繁荣,取决于年轻人住的地方小不小,自从龙子湖大学城建起来,户内的商业区也建起来了,然后我这边原本只有低矮的安置房小区,后来也出现了 20 多层的高层小区建筑。合租,单间也越来越多。来这里待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这些小区楼房都是在恒大暴雷前早早就建起来的,咳咳即使强如这里,我们这边也依然有个烂尾楼,不过还好,只有两栋,
我画的这一圈,本地人分房是按照人头来分的,具体怎么分我还要再问问我当地人的朋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分的内会,当地人都很急着去结婚生孩子以求获得更多的房子。
就在昨天,我们准备去水上乐园,谈话中的无意一指,“这间门面是我家的”就是这个概念了。。。这间门面一年租金大概 5 万 5 最少,所以各位你们一年能存 5 万 5 吗?
大概是这一块儿原来是桃林和杏树林,当地很多人都在这里种果树。现在已经成道路,成了高端小区,这里还见了一个新的学校,如果你们要我骑车给你拍去。其实这里本地人很多以前都是种地,直到他们这边孩子出生这会儿才变成现在。
emm 这里本地人和商户,我说的他们也说所有人,和曾经的我,他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大幅度跃迁的同时也就仅仅是享受了吧。
大多数人在这里租赁门面开店,想的是这里的大学生多,小区里面的民宿宾馆觉得这里的年轻人多。外卖小哥着急等着 9 月开学。
很多人都没有对于大学城建立的感激,觉得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
为什么上热搜,不仅仅,是内个央视的新闻一直在发酵,内个新闻我是 1 年半前看到的。
我发现我国部分媒体越来越喜欢冷处理和忘却,这可能就是现代版的愚民吧。
疫情原因下,大学城的所有大学全部被封校,他们一个学期都没有出来。自然而然的没有消费。这使得,我所在的湖外社区和湖内商业区都肉眼可见的凋敝。湖内还好有写字楼撑腰,和商业区的吸引力。湖外社区到是很多门面都贴上了大大的转让,很多变成了足浴店。自然而然的让大家想起来这几所大学城有多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