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反馈“讨论一个 464 期的小问题“原始社会应该是有阶级的”;社会化抚养可能造成一些心理问题的情况”
作者信息
- ID:很小的哀姆
- 平台:知乎
- 联系方式:395757632(QQ 号)
非常感谢督工给我的回复,很久没有这种严肃认真讨论社会问题和看法的体验了~以下是督工的两个点评和我的反馈,谢谢~
一、问题一
天赋差异不仅不会导致问题,还应该鼓励发扬。任何抹杀天赋差异的社会都是地狱,甚至变地狱的资格都没有——用不了几代人就被其他社会消灭了。
至于说“有心计”的问题,21世纪的中国最缺的几种东西之一,就是童年和少年自发形成的社会群体。街头巷尾缺了成群结队的孩子,甚至无法产生传统的“孩子王”。而这是过去几千年人类成长最宝贵的经验。这是“千年未有”大变局,而找不到补缺口的社会方案。所以必须提社会化抚养。
看了这篇文章,我总的感受是,在2022年的中国,有人担心“天赋差异”甚于其他问题。
应该是我没有表达清楚,督工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是支持天赋差异,鼓励发扬的。我也鼓励儿童多结社,多一起玩,组成小社会。或者说这种小社会是不可避免的。
我担心的是:在“社会化抚养的情况下,家庭的支持被远离”这个状态下;少年儿童融入群体的小社会会引起的问题。我们过去的孩子一直有小社会,会形成孩子王这些内容,也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也有一群不想融入小社会的,想独处的;还有一些晚熟的,暂不合群的,在社会化抚养的情况下,会被“强行”融入小社会,他们可能不愿意,或者暂时不愿意参与群体。我描述的那些情况是想说明,在家庭缺失的时候,没有了“家庭这个后盾”的情况下,小社会的形成会比原来要快速,不少孩子会被迫的强行融入小社会,这种情况下会不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和问题?我担心的是这个问题。社会化抚养对于晚熟、喜独处的孩子们,如何去设置一个可能的退路和独处的空间?
或者更加深入的讨论,就是可以再次引申到一个理论上的问题,“在社会化抚养的情况下,家庭需要被剥离到什么程度?”以及“家庭这个单位的缺失,应该怎么弥补?”
督工以前也提出过,用心理医生,心理专家来调整社会化抚养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态问题,用专业的保育员来弥补照顾上的问题,但是目前看,对高中以后的青少年会比较有效,小孩的情况很难说。
PS:关于“可行性”“成本”“执行力”等等方面我不是不关心,是已经有很多其他朋友讨论过了,我就不多参与了。
二、问题二
阶级来自分工和经济分层,是社会概念,而不是生理概念。普通民众凭借自己的战斗力,最多可以考虑军功章和武状元,而不是当皇帝,这就是阶级。而贵族虽然夸耀自己强壮,却从来不会宣布用武力决定爵位。大猩猩欺压弱小同类,连社会问题都不算,和阶级无关。
即暂时性的强弱分层并不代表阶级,或者不代表固化的阶级,督工这个定义可能有些争议,但是确实给我不少启发。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论,我大概理解为什么督工会这么极力的推广“社会化抚养”了。这个确实有个内在的逻辑,但督工似乎在节目里没有特别强调??而且这个逻辑比“很多家庭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这个更加深入一点。
我个人的理解,当然也可以算是一个社会学的共识就是,原生家庭这个单元的好坏/环境,对于社会阶层的“固化”有着核心的影响。对于下一代的影响要甚至要大于社会竞争和社会教育。在传统社会,原生家庭有保护和教育的职能;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个职能的优势被削弱了,甚至于会产生比较大的束缚。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家庭组织本身就会越来越小,对下一代的管理和教育也会越来越难?
然而通过研究发现不论如何在教育上做“外部投资”,在学历和选拔上做再分配,还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原生家庭的阶级影响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成长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因此想要打破阶级固化,就需要尽可能的剥离原生家庭对下一代带来的束缚和负面因素,甚至于要剥离原生家庭对于下一代的“过度保护”!让下一代更加自由的发展。尽可能让家庭发挥正面的加持而不是障碍。也得防止上一代的强者们对其他人下一代发展的阻碍。
我不知道这个理解对不对,这是我个人对社会化抚养另外一个逻辑的想法。
但是我觉得这可以是一个方向?如果让资源、价值、社会关系等等利益性的影响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尽可能的变小,家庭内部是不是也会更加和谐与欢乐?个人的价值观,会不会更加公平?平等?
PS:但这个就会回到我上一个问题的想法,究竟社会化抚养需要把家庭远离到什么位置才合适?这个还是值得尝试和探讨下的。因为我们也不确定,家庭会分解到什么层级?
观众需要更多方法论,而不只是接受观点输出(工业党或睡前消息具体的思维方法有待阐明)。
作者信息
- ID: 不是人間富貴花
- 平台:b 站
摘要(或内容)
督工有没有兴趣详细阐述工业党的思想体系,使其在理论上成为一个成熟完整的当代中国政治思潮。大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 理论基础;
- 价值观念(个人感觉工业党这方面的论述较弱);
- 对现实社会正义问题的看法;
- 有关理想的社会政治生活、原则、制度或政策的主张;
- 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
工业党应该尽快理论化,最好出一些专著和论文集。
理论化可以提高传播效率,减少误解,便于社会的了解和学习,还可以提高思想位格,有利于思想界知识界的关注。
督工长达三年在节目中进行一贯的观点输出,还有很多弹幕无法理解督工的思维方式,有必要对这一思维方式做系统的整理。同时我自己所在的专业也是以研究政治思潮见长的,研究国内当代思潮的专著还没有提到工业党的,我自己跟导师(他就主编过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专著)表达研究工业党愿望时,他也说工业党的资料太少,最好不要搞,而我认为工业党作为国内最有前途的政治思潮应该有自己体系化的理论建构。
编辑
工作室常云“督工什么时候写一篇《我不是工业党》”。